“金融+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云南大理市农商银行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力量

2023-06-27 02:47:32来源:证券日报

谷雨过后,云南大理地区进入农忙时节,田间地头,种养基地生机盎然。

这背后是大理市农商银行“以乡村振兴为己任、以兴农富农为目标”的使命担当做保障。自2022年12月份起,该行就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专班,成立15支“红马甲金融服务队”,以“大兵团作战”模式,集中火力逐个乡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输送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小小蚕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有了农商银行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第一季的蚕种喜获丰收,今后我还将引进先进蚕种设备,朝着绿色生态农业产业而努力。”讲起自己发展蚕桑产业与大理市农商银行的结缘,苏学武有说不完的话。

近年来,大理市上关镇引进桑树生态产业项目,苏学武主动响应政府号召,承包湖河两岸590余亩桑树的管护和补植补种项目,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蚕桑产业,建立“公司+农户+订单”模式的蚕种养殖基地。由于前期支付承包费、基地建设费等费用支出较大,造成流动性资金紧张,基地扩建、技术改良的后续资金让他犯了难。

大理市农商银行信用体系建设小组在了解苏学武生产状况和资金需求后,针对他有效抵押物不足的情况,以及作为产业带头人的身份,量身定制了乡村振兴“头雁贷+农担贷”授信模式,为苏学武发放60万元惠农贷款。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他扩建了基地,与实力雄厚的蚕种产业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蚕种远销国外,还常年为14名脱贫人员提供桑树施肥育苗、桑叶采摘等岗位,全年用工达3000余人次,年产值突破100余万元。

该行还通过链式思维,整合信贷资源、电商平台、信息资讯三大板块,构建起“产业+金融”的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圈。截至5月末,该行今年以来累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发放信贷资金6.56亿元。

非遗文化

释放乡村振兴“强动能”

走进大理市喜洲镇上关村张瑞龙开设的白族甲马传习馆,满墙的甲马板映入眼帘。这里收藏着1000多幅甲马木刻版,都是原版原样、纯手工,年限最长有200多年。

“从1994年3万元的信贷支持,到如今的100万元,我非常有幸赶上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车,有了农商银行的坚强后盾,发扬光大非遗文化,我信心满满。”张瑞龙满怀希冀地说。

但限于甲马非遗文化的受众性低,传播链条窄,张瑞龙建立甲马非遗文化培训基地、创新非遗文化产品的梦想由于缺少启动资金,一度搁浅。

为了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大理市农商银行不断探索“金融+旅游”新模式,创新研发“苍洱技能贷”“惠旅贷”,同时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依托,延伸打造“非遗文化融资直通车”模式,全面支持大理市非遗文化产业发展。

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他改良升级了传统手工技艺,建立了甲马文化传承培训基地,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进图书馆,并依托非遗旅游示范点,做强非遗项目体验。据不完全统计,白族甲马传习馆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极大地带动了周边村镇的旅游业发展,甲马拓印T恤、印制笔记本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成为拉动当地文旅业复苏的增长点。截至5月末,该行为涉文旅产业提供信贷支持415户、金额16.59亿元。

特色沃柑

结出乡村振兴“金果果”

近年,沃柑受到消费者青睐,曾经的山区贫困村大理市上关镇大把关村立足适宜种植沃柑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沃柑产业。

杨秋云是大理市丰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大把关村经营沙石厂多年,积累了丰厚的家底。作为大把关村的“新市民”,他积极融入地方产业发展脉络,承包300多亩山地发展沃柑产业,前期投入大量资金改良土壤,安装供水供肥系统,后续资金不足,发展遇到瓶颈。

大理市农商银行信用体系建设小组上门走访后,主动为其匹配融资方案,迅速发放80万元信贷资金。在他的带动下,大把关村委会20余户农户参与沃柑产业的发展,采摘季节,日用工达150余人,待到进入丰产期,每年产值预计达300余万元,沃柑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该行还对辖内各类农产品收储主体作全面调查,梳理业务流程,绘制农产品收储供给链式图谱,为家家户户送上生产经营“备用金”。截至5月末,该行累计授信1.4万余户、金额19.69亿元,其中新增授信4000余户、金额11.25亿元,完成1个信用镇评定,2个镇入户信息采集,3个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整村授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标签:

今日热门
More
供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