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个家庭领不了计生奖扶金?

2023-08-21 12:48:59来源:腾讯网

为了维护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合法权益,我国出台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解决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


(相关资料图)

最近,安州区秀水镇方塔村的吴先生却向我们反映,自家只有一个孩子,且办理了独生子女证,却享受不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收养的孩子不符合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条件

据吴先生讲,自己和妻子在1995年收养了一个女儿,并于1997年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之后就一直没有再生养。

听村里的邻居们说,男性满60周岁就可以享受计生奖扶政策了,于是他就去当地村委会进行了咨询。

吴先生:“邻居们说每个月可以领80元,我却没有。于是我去问村上,工作人员告诉我,收养的家庭都享受不到。”

虽然村委会做出了解释,但吴先生却无法理解。

“既然国家给我发这个《独生子女证》, 我就该享受这个待遇啊。”吴先生说。

随后,直播绵阳记者联系了当地镇、村工作人员。

采访现场,秀水镇社会事务办负责计生奖扶工作的同志拿出文件,并向吴先生进行了政策宣讲。

根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实施意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应是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的已婚农村居民:

一、本人为农村居民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

二、本人或配偶曾经生育子女,本人及配偶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三、本人及配偶现存一个子女,或现存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四、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8周岁(藏区男性、女性为年满55周岁)。

其中关于收养子女问题,文件明确:未曾生育仅有收养子女的夫妻不列入奖励扶助对象。

既然如此,那吴先生家的《独生子女证》又是怎么办理成功的?

安州区秀水镇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杨善平向吴先生解释:“你这个《独生子女证》是办理时间是1997年,当年的政策凡是一对夫妇有一个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只要上了户就可以办理。而四川省计生奖扶是2004年开始施行的,自施行以来,未生育的收养家庭就一直没有列入奖扶之内。”

所以,吴先生确实无法享受这项计生奖扶政策。而从政策执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干部和群众希望我们看得更深、听得更全。

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

吴先生:“从孩子出生第二天我们就领养了他,一直养到大。后来从来也没再生过孩子,他跟亲生的孩子有啥区别?”

安州区秀水镇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杨善平:“从2004年到现在,有好多收养家庭都来问过。一个村有相同情况的至少三户,全省就有上千上万户,我们也感到很为难。”

杨善平一直在该镇负责计生奖扶工作,给收养家庭做好政策解释,已经成为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换位思考后,他对收养家庭更多了一份理解。

“说实话,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想,大家都只养一个,亲生的孩子该享受,收养的也理应享受。”杨善平说。

既然收养的孩子无法享受计生奖扶政策,吴先生咨询,那自己是否可以比照没有孩子的困难家庭,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政策呢?

对此,村干部解释——

特困人员供养是指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由于吴先生收养了子女,他是有法定赡养人的,因此也无法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政策。

吴先生:“家里三个老人行动不便,需要照顾。我和妻子身体也不好,结果两头政策都享受不到。”

对此,基层干部表示,上级部门也在不断调研,政策一定会越来越好。

安州区秀水镇方塔村综合专干范光会:“收养家庭两个政策都享受不到的人有很多,现在政策也在逐步改进、完善。

安州区秀水镇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杨善平:“我们也希望通过媒体向上反映,完善政策。”

记者调研

记者查阅资料——

在湖北省,当地为切实维护农村部分收养子女家庭合法权益。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意见,印发了《合法收养子女人员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条件(试行)》的通知。

通知规定,从2016年开始,湖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目标人群确认条件增加一类目标人群,即夫妻双方均未生育但合法收养子女,同时符合国家确定的“奖励扶助”四项基本条件的,可作为奖励扶助对象。

在秀水镇采访结束后,记者也将相关情况向绵阳市卫健委进行了反馈。

针对基层在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时的困惑和群众的诉求,市卫健委表示,他们开展过深入调研,并将相关情况向省和国家做了反映。

在今后工作中,市卫健委将继续做好生育政策调整的有序衔接,切实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

小直快评:

从政策层面看,没有将未育收养子女的情况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中,主要是因为该制度针对的是有“计划生育”行为的家庭。

但换位思考,收养家庭和基层干部的建议也并非毫无道理,若真能进一步完善政策,也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彰显民生福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也希望各级职能部门充分“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更好“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贾斐滟

责编:冯梦晗

校对:崔英

标签:

今日热门
More
供应
返回顶部